近日,粤西野外观测站团队成功完成东海岛陆基站的紧急维护任务,解决了设备故障问题,恢复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为南海北部湾及粤西海域的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突发故障,团队迅速响应
2025年2月13日,观测站团队成员抵达湛江市东海岛东南码头陆基站观测点。此前,该陆基站的设备因供电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中断。经现场排查,团队发现太阳能板供电系统失效,水下盐度传感器连接线断裂,而水位传感器虽正常但存在生物附着风险。为避免数据断层,团队决定紧急更换全套陆基站设备,并制定周密的维修方案。
创新修复,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2025年2月15日,团队携带全新的陆基站设备及防护材料重返现场。通过科学分工,成员们高效完成以下工作:
设备升级: 拆除故障的损坏设备,将新设备精准安装至原观测点,确保数据采集位置一致性。
传感器保护: 采用创新性防护措施,使用胶皮包裹传感器连接线并以电工胶带固定,减少潮汐摩擦损伤;对探头外部缠绕电工胶带,并用丝袜包裹探头前端,有效防止海洋生物附着影响数据精度。
精准部署: 在低潮位时段,团队成员安全下水将探头放置至指定位置,成功恢复观测功能。
此次维护任务不仅解决了东海岛陆基站的紧急故障,更通过技术优化提升了设备抗风险能力。新设备的启用将为海洋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及沿海灾害预警提供更稳定、精准的数据支撑。团队成员表示:“海洋观测设施的稳定运行是科研工作的“眼睛”,团队将持续优化维护流程,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未来,观测站将继续深化与多部门合作,推动海洋科技研究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为南海海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东海岛陆基站现场维护图